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资金紧缺

低价出售本网站,并低价出售多个著名网站(首页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携手共建中国东盟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9-08 07:51:14
来源:中新社

       北京民心网:中新社北京9月7日电 (张素 国璇)当地时间9月6日,第2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会议,并就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四点建议。

  这四点建议包括携手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携手推进新兴产业合作、携手维护地区和平安宁、携手扩大人文交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学者说,“四个携手”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融合和联动发展,料将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强劲动能。

  常言道“行要好伴,居要好邻”,作为拆不散、离不开的好邻居、好兄弟、好伙伴,中国与东盟成功走出一条长期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特别是“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10年来,双方携手前行、相互成就。

  目前,中国已就共建命运共同体同东盟6个国家分别达成重要共识。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9700多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1倍多。东盟还已取代美国、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有外媒认为,在东盟的战略伙伴中,中国扮演着特殊角色,并且双方近一段时间“持续强化合作态势”。“‘10+1’可以说是在本区域内最为活跃也最富有成效的合作机制,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推动了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说。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全球贸易投资趋于疲软,各国经济增长都面临不小压力。本届东盟峰会因应现实,将“打造经济增长中心”作为峰会主题。受访学者表示,中方将“携手打造经济增长中心”列为四点建议之首,并作出“力争2024年内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印太展望进行互利合作”等部署,彰显与东盟共同的担当和信心。

  与此同时,中方着眼于在现有存量基础上推动增量合作,提出“携手推进新兴产业合作”,并明确将与东盟加强新能源汽车、光伏、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本次“10+1”领导人会议还通过多项成果文件,涉及深化农业合作、加强电子商务合作、实施科技创新提升计划等方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表示,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是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发展目标,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则将助推合作提质升级。这些具体措施有助于中国与东盟多链融合,共同推进现代化建设。

  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既要把握机遇,也要应对挑战。对于中方提出“携手维护地区和平安宁”,学者分析说,各类传统、非传统安全挑战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双方需要加强合作,推动形成稳定、坚实的“地区安全网”。

  本次会议中,中方领导人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与会东盟国家领导人也表示,东盟国家欢迎在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方面取得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主任张洁分析说,这些积极表态有利于守护地区和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这位学者还注意到,中方提到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网络赌博等合作,这些领域关乎民众日常生活、切身利益,料将为更多地区人民带来福祉。

  展望未来,明年将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方也在四点建议中提出“携手扩大人文交流”,并围绕建设现代工匠学院、开展青年领导人研修计划、启动“万人研修研讨计划”等进行部署。“经贸合作成就,为双方建设命运共同体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交流将有助于夯实民意基础,增强命运共同体的黏性。”翟崑说。

  张洁表示,“四个携手”涉及经贸合作、地区安全、人文交流方方面面,中方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优先落实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之中,通过富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全面而具体的建议,引领双方关系继续走深走实。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分析认为,“四个携手”也将为亚太和平稳定、持久繁荣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许利平说,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经济议题持续“政治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和东盟更加聚焦合作,才是坚守正确道路。双方要排除干扰、抓住机遇,建设好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

  “发展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张洁也表示,“逆全球化”风浪难以阻挡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大潮,这对好邻居、好伙伴将继续携手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创美好未来。(完)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人民商场网出售、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庙网)出售、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出售、国民新闻网(国民网)出售
爱国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各界爱国人士捐助。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伍百元,欢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北京民心网:原《中华人民网》- 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北京民心网(中国民心网)联系电话:17071410443 、17611656736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华语社邮箱: 903238507@qq.com 微信: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新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