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腐人民群众宣传监督中心

低价三十万出售本站,同价出售多个著名网站,本站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以史为鉴,习主席开讲“新年第一课”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1-13 07:35:19
来源:

 (近观中国)以历史观照未来,习近平开讲“新年第一课”

  北京民心网: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黄钰钦)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共党内的“关键少数”开讲“新年第一课”。

  据党内权威专家介绍,在中共中央全会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后,举办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研讨班,是全党统一思想、对齐行动的重要方式。参加的学员,包括各省区市党政一把手、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关键岗位的“关键少数”。

  今次的“新年第一课”,也是启航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第一课”。在通过第三个历史决议对自身百年进行全面总结后,中共站在历史新征程起点上,将如何带领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备受海内外关注。在观察家看来,今年的“新年第一课”和往年相比更具历史感。

  “与往年的‘第一课’相比,这次传递出的信息尤显特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希贤分析认为,在承前启后的节点,外界通过“新年第一课”可以看到,中共高层干部将如何从历史经验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并将之落实到国家治理环节中。

  通过这堂极富历史感的一课,外界也能读出强烈的“向前看”的意识。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重点阐释了五方面问题,包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有评论指出,从理论指引到实践要求,从“划重点”到“划红线”,如何吸取历史经验提升治理能力在其间更加清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过去一年,习近平在不同场合讲过同一论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今年的“新年第一课”上,习近平作了进一步论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是贯穿于六中全会决议的主题,更是贯穿于百年党史的主题。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要不断随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引,对于具体问题“如何看、如何办”,习近平在“新年第一课”上提出明确的“方法论”,既要求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也强调对战略策略的重视。

  外界注意到,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勾勒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迁: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伴随着主要矛盾之变,中心任务也随之而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并根据其制定战略策略,对中共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面向下一个百年目标,中共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把握“变”与“不变”的逻辑解决现实问题。

  张希贤进一步分析称,无论是要求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还是提出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都直指中共领导干部的“全局观”。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快速变化,需要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这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治理的方法”。

  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共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一条正是“坚持自我革命”,而勇于自我革命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也专门提及“窑洞对”,强调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在“新年第一课”上,习近平再提自我革命并强调,“不论谁在党纪国法上出问题,党纪国法决不饶恕。”

  “当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开启,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党自身的建设状况是根本的政治保证。”戴焰军指出,习近平面向“关键少数”传递出反腐败斗争一抓到底的政治信号,要求全党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如习近平在今年的新年贺词所言,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回顾过去一年,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中国全年政治生活。如何避免“教育一阵风、雨过地皮湿”,习近平在“新年第一课”上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对此,张希贤认为,中共百年奋斗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需要不断从历史中汲取营养,通过制度化安排将历史自信转化为应对未来挑战的最大底气。

  “从党的百年奋斗中,可以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竹立家分析称,“学懂弄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既是对自身初心使命的回溯,也是发出中共二十大召开前的政治动员令。”来源中新社(编辑杨志强)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人民商场网、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庙网)出售、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出售、国民新闻网(国民网)出售
反贪腐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爱国人士资助。北京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伍百元,欢迎各政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北京市市民热线:12345 -- 自来水热线:96116 -- 电力热线:95598 -- 教育咨询:96391 -- 中纪委举报电话:12388
北京民心网:原《中华人民网》- 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北京民心网(中国民心网)联系电话: 17611656736、1707141044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华语社邮箱: 903238507@qq.com 微信号: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新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