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以无资金

低价六十万出售本站并同价出售多个著名网站(首页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习近平主席这样擘画“发展之路”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1-10-17 08:08:37
来源:

 点击进入下一页

  北京民心网:“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让我们携手走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人间正道”……北京时间10月14日晚,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此次大会以“可持续的交通,可持续的发展”为主题,聚焦可持续交通与减贫脱贫、民生、国际互联互通合作、绿色发展、区域发展等议题,有助于凝聚各方共识,进一步推进全球、区域和国家的可持续交通发展。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拍摄的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标志(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作为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在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背景下,“交通”无疑被赋予了更加广阔和深刻的意义。

  “我们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推进全球交通合作,书写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畅通、文明交融沟通的新篇章。”习近平主席说。

  “交通”不仅代表着基础设施联通,更代表着贸易投资畅通、文明交融沟通。相“交”相“通”,才是全球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携手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习近平主席以历史的眼光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深刻阐释了交通的重要时代意义,为全球交通和发展大计指明方向,提出推进全球交通合作的“五个坚持”:

  ——坚持开放联动,推进互联互通。

  ——坚持共同发展,促进公平普惠。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低碳。

  ——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

  “五个坚持”,蕴含了中国交通发展的宝贵经验,呼应了各国人民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更是对全世界发出的同呼吸、共命运,相“交”相“通”的美好倡议。

  回望人类发展史,交通一直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帆影,到航海时代的劈波斩浪,再到现代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交通的快速发展让世界一步步变“小”,让人们的梦想一步步变“大”,世界成了紧密相连的“地球村”。

  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印证了中国“崛起之路”。“要想富,先修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理念深入人心。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对外开放的纽带。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交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如今,中国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重大交通工程建设。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这是2020年9月12日拍摄的港珠澳大桥(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在港珠澳大桥开通时,习近平总书记乘车巡览大桥,称赞:“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现场深入了解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情况,察看智能技术、全自助无纸化智慧值机的流程;

  在“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秩序演变深刻复杂,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当全球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中国交通”又能为世界未来发展贡献什么样的“中国智慧”?

点击进入下一页

9月28日,“上海号”中欧班列从上海首发,驶向德国汉堡。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中国坚持交通天下,已经成为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货物贸易额最大的经济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班列、远洋货轮昼夜穿梭,全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体现了中国担当。

  ——中国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

  以“开放”为指引,以“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动能,以“绿色”为坐标,以“合作”为前提——在习近平主席看来,开放联动,需要各国携手探索一条“新路”。

  “中国将继续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主席说。

  集众智、汇众力,动员全球资源,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重要举措——建立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为全球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我愿重申,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方向不会变,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不会变。”习近平主席的话掷地有声。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面向未来,相“交”相“通”,必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力量。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主笔:樊曦、叶昊鸣、周圆

  统筹:朱冬菊、王绚、齐中熙

  视觉 | 编辑:杨文荣、包昱涵、杨志强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来源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人民商场网出售、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庙网)出售、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出售、国民新闻网(国民网)出售
爱国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各界爱国人士捐助。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伍百元,欢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北京民心网:原《中华人民网》- 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北京民心网(中国民心网)联系电话:17071410443 、17611656736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华语社邮箱: 903238507@qq.com 微信: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新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