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腐人民群众宣传监督中心

低价三十万出售本站,同价出售多个著名网站,本站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总书记点赞的苗绣有怎样的魅力?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7-23 07:48:42
来源:

 “2021总书记考察年中回望”系列报道之二

  北京民心网:圆梦小康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总书记点赞的苗绣有怎样的魅力?

  王秀芳 宋子节

  编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国家发展巨变的雄壮交响,也是人民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回望2021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地方考察中走进田间车间,情系百姓乡亲。人民网记者通过回访总书记考察过的特色产业,描绘各地人民以实干圆梦小康、用双手成就幸福的壮美画卷。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2月3日,习近平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在黔西县(现为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习近平走进扶贫车间,了解发展特色苗绣产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情况。

  “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总书记点赞的苗绣有怎样的魅力?

  苗绣踏着古歌而来——

  苗绣是苗族文化的载体,它将苗族古歌、传说和故事以刺绣形式表现出来。人们以绣布为画纸、以针线为笔墨,凭借代代相传的技艺,把历史文化和对家乡的赞美、对亲人的祝福定格在精美的刺绣中。

  苗绣承载着苗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记忆——比如蝴蝶纹样代表着生命的起源、护佑;阴阳鱼纹表示万事万物阴阳相合,在时间长河中轮回旋转,是苗族祖先对天地、宇宙的认知。可以说,刺绣是苗族人独特的哲学表达形式。

  迈进新时代,苗家儿女将苗绣浓郁的历史特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相融合,在手机壳、笔记本、鼠标垫等现代用品中加入传统苗绣纹样,将古老民族的基因注入到现代化生活之中。

  随着电脑绣花机的普及,绣娘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原本需要半年时间完成的绣品,在机器的帮助下工期缩短为数天。色彩鲜艳、花纹稠密的苗绣搭乘着电商直播的东风,走出大山销往全国。

  苗绣让远行者在家门口过上安心生活——

  化屋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下,化屋村打通了交通动脉,从国家级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美丽乡村试点。

  化屋村的巨变离不开苗绣的产业化。作为少数民族村寨,化屋村苗族人口占比极高,且家家户户擅长苗绣制作。2019年10月,化屋村引进蜡染刺绣扶贫车间,让村民们的刺绣技艺得以施展。

  “如今,一件手绣的歪梳苗服饰能卖上万元。苗绣是传统文化,苗家女子一直引以为傲。大家能通过它增收致富,我感到很自豪。”扶贫车间负责人杨文丽介绍。

  工资收入加上田间收成可以让很多村民过上不错的生活。于是不少外出打工者今年选择留在村子里,既能赚取工资,也能照顾家人。

  一针一线织就幸福生活,苗绣的繁荣发展勾勒出化屋村村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画面。

  2月3日,在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习近平仔细察看生活居住环境,同赵玉学一家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并聊起家常。

  赵玉学告诉总书记,原来住在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麻窝寨,现在住上了二层小楼,水电路都通到了家。习近平听了十分高兴。他指出,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

  化屋村地处乌江南北两源交汇处,是六冲河、三岔河浩荡“握手”之地,山水秀美、风光旖旎。水泥路修通后,化屋村的苗绣、黄粑等特产能走出去,化屋村的美景能吸引游客走进来。

  “这两个月,农家乐和卖黄粑的收入已有一万多元。”赵玉学告诉记者,以前在外务工,最不舍的是孩子,现在收入不错,一家人还能团聚。“我们的日子正如总书记期望的那样,越来越幸福甜蜜。”赵玉学满脸笑意地说。

  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绿水青山变身为“金山银山”。如今,化屋村正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来源中国共产党网(视频拍摄:涂敏;实习生刘佳莹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杨志强)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人民商场网、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庙网)出售、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出售、国民新闻网(国民网)出售
反贪腐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爱国人士资助。北京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伍百元,欢迎各政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北京市市民热线:12345 -- 自来水热线:96116 -- 电力热线:95598 -- 教育咨询:96391 -- 中纪委举报电话:12388
北京民心网:原《中华人民网》- 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北京民心网(中国民心网)联系电话: 17611656736、1707141044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华语社邮箱: 903238507@qq.com 微信号: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新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