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腐人民群众宣传监督中心

低价三十万出售本站,同价出售多个著名网站,本站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助力中医药发展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5-14 08:46:44
来源:

 (近观中国)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北京民心网: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题: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作者 邢翀 黄钰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中医药”成为他此行考察中的首个关键词。

  12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医圣祠,了解“医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接受中新社采访的专家认为,习近平此行首站选择来到医圣祠,体现出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其间,他由古论今,再谈中医药未来,是对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一次全方位“把脉”。

  “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习近平在此行中如是说。东汉末年瘟疫流行,正是南阳人张仲景有感于百姓疾苦,潜心研究古籍,寻找治疗伤寒的药方,著成临床治疗学典籍《伤寒杂病论》。

  时至今日,《伤寒杂病论》所记载的小柴胡汤等药方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该书仍是中医院校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医圣祠,就藏有《伤寒杂病论》白云阁藏本,这也是该书目前发现最完整、最准确的版本。

  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司富春注意到,习近平曾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司富春表示,中医药学凝聚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智慧、独特的医学理念和技术体系,综合医学理论、保健知识、防治方药、养生保健方法,对当今医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着眼于当下,习近平此行明确指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事实如此。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根据该书名方优化组合、创新运用而成的“清肺排毒汤”,被推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使用。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

  对于后疫情时期中医药如何发展,习近平更是多次“把脉”。2020年6月,习近平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就此特别提及“创新”,并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时特别强调“科学”,“要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

  此行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从中不难看出,习近平始终关注中医药未来发展并作出清晰指引。

  “对于如何守住中医药特色及优势诊疗领域、拓展中医药发展空间、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等命题,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清晰的指引,即秉持‘科学’与‘创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受访专家认为,用现代科技理念为传统赋能,是中医药突破发展瓶颈的端口。唯有发挥中医药产业资源优势,善于利用现代医学技术成果,才能让中医药更好焕发出全新生命力。

  “‘科学’与‘创新’不仅在于技术,还在于制度。”竹立家说,不断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同样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抓手。

  外界注意到,2017年开始实施的中医药法作为该领域第一部法律,正是对中国卫生健康领域制度体系的完善。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中医药法执法检查,更是着眼于推动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中医药法执法检查和监督是法律实施的有效途径、有力武器。”司富春说,只有加快推动中医药法贯彻执行,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才能使中医药发展在制度框架内落实、落地、落细。

  竹立家认为,从法律和制度角度规范中医药发展,最根本目标还是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的科学化、技术化水平,充分发挥潜力和效益,最终造福于民族和世界。来源央视网(编辑杨志强)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人民商场网、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庙网)出售、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出售、国民新闻网(国民网)出售
反贪腐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爱国人士资助。北京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伍百元,欢迎各政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北京市市民热线:12345 -- 自来水热线:96116 -- 电力热线:95598 -- 教育咨询:96391 -- 中纪委举报电话:12388
北京民心网:原《中华人民网》- 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北京民心网(中国民心网)联系电话: 17611656736、1707141044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华语社邮箱: 903238507@qq.com 微信号: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新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