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区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解答企业市民“疑难杂症”事项;相关部门接到工作单后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解决
最近,不少市民前往各区政务服务中心,都发现了一个新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窗口虽小,办理的却是市民遇到的“疑难杂症”事项。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底,北京市政务服务局曾下发文件,部署政务服务中心解决“办不成事”问题工作。截至目前,北京市所有区级政务服务中心都设有这个特殊窗口,它成了解决市民难题的“直通车”。
现场
设立调解室、连接总服务台“办不成事”窗口布置有讲究
“请问咨询机动车转移业务在哪里?”“您可以先在咨询窗口了解一下所需材料是否带齐,再到综合受理窗口办理相关手续。”3月9日下午,大兴区政务服务中心迎来一位前来咨询业务的市民。这几天,办理机动车业务的市民不少,大兴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管理科工作人员张雪莲说,办事大厅可以办理1000多项事务。但因为种种原因,部分事项并不能顺利办理,因此服务大厅特意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解决市民的“疑难杂症”事项。
依托“朝我说”平台,北京市朝阳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的“办不成事”问题反映窗口,同样是为市民解答“疑难杂症”事项的专用窗口。
记者注意到,“办不成事”窗口的布置挺有讲究。
大兴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不成事”窗口位于办事大厅的显著位置,窗口摆放着新鲜绿植,一张舒适的办公椅专门用来接待市民。张雪莲说:“考虑市民朋友‘办不成事’,心里会比较着急,情绪可能比较激动,所以我们把原来的投诉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合并,既倾听了市民意见,又能为他们提供帮助。”记者了解到,在大楼三层还设置了矛盾调解室。张雪莲说,在必要的时候,工作人员会请市民坐到调解室里耐心沟通。
在北京市朝阳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问题反映窗口和总服务台紧密连接,方便市民问询和办理事项。
服务
咨询、引导做到一次性告知让群众办事少走弯路、少跑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各区“办不成事”窗口设立于去年年末,但是截至目前各窗口接待“办不成事”的事项并不多。张雪莲分析说,有些市民对政策了解得不是很透彻,经过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和引导,一般都能把事办成。但是确实也有些事情属于“疑难杂症”,需要“办不成事”窗口的工作人员“对症下药”。
哪些属于“办不成事”窗口的服务内容?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底,北京市政务服务局曾下发文件,部署政务服务中心解决“办不成事”问题工作。相关方案提出,所谓“办不成事”,是指办事群众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实现成功办理、成功审批或群众多次来大厅未能解决问题等有关情景。
朝阳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里面办不成,就来这个窗口咨询,我们都会帮忙调解和支招。”该工作人员说,虽叫“办不成事”窗口,但实际上更多是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和引导,做到一次性告知,让他们少走弯路、少跑腿,避免多次来大厅。
如市民刘女士在四年前成立一公司,后来因家庭原因疏于管理,直至今年1月想重新经营,才发现公司已处于吊销状态,通过网络无法申请业务。
刘女士来到朝阳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求助。工作人员告知,针对这种网上办理不成的事项,可以申请“特殊预约”办理。刘女士需申请企业吊销转注销的业务,工作人员将如何进行注销、如何准备注销材料等都进行了详细讲解。最终,刘女士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政策
难度较大“办不成”事项应在10个工作日内解决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办不成事”窗口是一个通俗的称呼,核心在于围绕企业、群众办事方便,集中处理非企业、群众自身原因办不成事的问题。目前,北京市各区级政务服务中心都设置了“办不成事”窗口,且突出自身特色。比如,朝阳区推出的“朝我说”、顺义区推出的“顺手提”,本质上都是“办不成事”窗口。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要求,市、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坚持问题导向,重视群众诉求,及时汇集相关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改进自身工作,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指南的知晓度、精准度,增强群众办事便捷度、友好度,破除阻碍群众办成事的隐性壁垒,确保类似的问题不再重复出现。
该负责人介绍,对于各政务服务中心汇总上来的“办不成事”问题,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已成立工作专班,每天进行汇总、分析并查找原因,与“办不成事”事项所属部门沟通确认,形成《市政务服务中心解决群众“办不成事”问题工作单》,于次日12时前报送到市政务服务局,由该局进行审核确认,提出解决要求,明确解决期限。
相关方案要求,“办不成事”事项所属部门,接到工作单后,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解决;对于情况较复杂、解决难度较大的,最多应在10个工作日内解决。
来源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罗晓静 吴婷婷(编辑杨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