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以无资金

低价六十万出售本站并同价出售多个著名网站(首页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民心资讯

外来务工者花样就地过年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1-28 08:44:18
来源:

  工人变身大厨、爱人相守身旁、在岗也有仪式感……

 

  外来务工者花样就地过年

  北京民心网:本报记者 毛浓曦 裴龙翔 陈曦 本报通讯员 赵渊青

 

 

  2022年春节即将来临,有人已经迎来团聚,有人正在归途,也有人由于岗位安排或防疫需要,选择就地过年。近期,北京、上海、陕西等多地在发出就地过年倡议的同时,要求做好留岗人员的节日补贴和保障工作,以有温度、有指向的服务丰富外来务工者就地过年期间的生活。

  一线工人变身工地大厨

  在中铁长安重工公司阎良生产基地职工食堂内,几名一线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洗菜蒸煮,一旁正准备大展身手的主厨不是别人,正是车间的热处理工王万秋。

  原来,工地食堂的厨师因为居家封控,不能到岗继续工作。为解决400多名车间工人的吃饭问题,该公司10多名一线工人主动请缨,从钳工、焊工,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厨、帮厨。上色、爆炒、出锅……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回锅肉准时送到打饭窗口。

  王万秋的手艺不仅让厨房里的工友馋得不行,还受到了前来打饭的工人们的好评,他笑着说:“虽然在热气腾腾的厨房内待一天比在工厂还辛苦,但是看着工友们吃得欢心,累一点、热一点也是值得的。”

  留守工地不仅要吃得好、睡得好,工友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耽误。在西安市高新区荣民科创园项目工地,项目部先后组织举办了钢筋绑扎技术、质量通病预防等10余场专项培训。“这些天举办的技术培训,我和工友们都非常喜欢!”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结束,来自钢筋绑扎工班的何西高兴地说,“对我们来说,多掌握一项技能,就等于多了一个拿高薪的好机会!”

  1月24日起,西安全市降为低风险区,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王万秋也回到了车间工作。出于工期需要和对防疫要求的考虑,他今年春节将继续留守岗位,变身厨师的经历让他和工友们之间变得更亲近。

  异乡过年也有仪式感

  烧得一手好菜的,还有在上海长宁区做住家家政工的马萍。算上今年,马萍已经在上海连续过了8个春节。“起初是走不了,现在对上海这座城市和雇主家慢慢有了感情,习惯了在上海过年”,和记者聊起这些年的故事,她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2015年,马萍从河南南阳老家来到上海,初次上门服务就凭借一手好厨艺被雇主家相中。她说,“我是河南人,雇主老家在山东,生活习惯和口味都比较接近。”

  最初那几年,她照顾的老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每到过年时她却往往走不开,“老人子女都忙,年夜饭吃完就又忙工作去了,一到过年老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看着80多岁老人期盼的眼神,马萍还是决定等节后再找时间回去。

  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家里的老母亲也在盼着她回来过年,有一年中秋回家,母亲把马萍搂在怀里哭了好久。今年春节,她犹豫再三,和雇主提出了想要回家和母亲团圆,“好多年没陪母亲过年了,想回去陪她过个团圆年”。雇主欣然同意,可还没等找到临时接替的阿姨,河南疫情反复的消息传来,她只能打消回家过年的念头。

  在上海过年,马萍也从不将就,把仪式感拉得满满的。和往年一样,她要在除夕当天起床后忙着贴春联、窗花,然后出门买齐年夜饭的食材,下午和老人一起聊聊家常,陪他等待子女们回家团聚。

  “老人和我父亲年纪差不多,这些年我们早就处成了家人。”马萍坦言,在上海工作多年,让她渐渐有了家的感觉。“和我一样选择在上海过年的同行还有不少,我们会守好岗位,也是为防疫出力。”

  有爱相伴就是团圆

  和按摩师蔡文芳一起留在北京过年的,是和她一起在城市打拼的丈夫。今年47岁的蔡文芳来自甘肃天水,2004年和丈夫一起到北京后,学习起了按摩,没曾想这行一干就是十多年。

  蔡文芳已经在积水潭附近的一家按摩店内干了7年,每月调休两天,从中午12点干到凌晨。多年工作下来,蔡文芳的双手手指粗短,大拇指还有些外翻,她说,“手指要经常按压用力,时间久了就会这样。”

  对蔡文芳来说,每天最享受的时刻就是凌晨下班后,步行半小时回到夫妻俩的小出租房内。“一个人吹吹风,慢慢走,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有时,做防水项目的丈夫结束工程回家,蔡文芳下班就能吃上他做的热乎饭菜。

  对夫妻俩来说,今年的春节还有一些特殊。“儿女们聚不齐,我也怕疫情耽误回京上班,干脆各自安心留下。”蔡文芳说,她的儿子在新疆当兵,留在了部队过年,大女儿经营的美容院在西安市雁塔区,出于防疫考虑,她也没有打算出省,只有在兰州上大学的小女儿寒假回家陪爷爷奶奶过年。

  “平时每天接待三四个客人,最近翻了一倍,就等着过年休息呢”。年关将近,蔡文芳的工作反倒更加忙碌。春节假期,不仅意味着自己可以有十多天的休息时间,常年在外奔波的丈夫也能在家多住些日子。她说,“两个人在家热热闹闹张罗几顿饭,谈谈天说说地,再一起逛逛北京城。”

  北漂十多年,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蔡文芳很珍惜眼前的幸福。但她也坦言,在北京的日子已经进入倒计时,“等孙辈出生,我们就去帮忙带孩子”。言谈中,她流露出不舍,打算趁着冬奥会的氛围,多逛逛各大公园和景点,“这里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想再好好看看它”。来源工人日报(编辑杨志强)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人民商场网出售、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庙网)出售、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出售、国民新闻网(国民网)出售
爱国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各界爱国人士捐助。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伍百元,欢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北京民心网:原《中华人民网》- 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北京民心网(中国民心网)联系电话:17071410443 、17611656736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华语社邮箱: 903238507@qq.com 微信: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新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共同主办